第858章 很有逻辑(2/3)
乾只要占住马六甲海峡,每年收银子就能收到手软。”
“朕不是要指责你们,身为前朝大臣,当顺应时代,与时俱进,若眼光只看着京城这一亩三分地,如何为天下的百姓谋福利。”
“皇上圣明。”财政部尚书阮文龙马上道:“若咱们能占了马六甲,各位大人的年终奖就有了着落了。”
丁毅这意思很明显了,没上过学的,配不上大乾的官吏们。
虽然这有点过份,也看不起人,但丁毅也是没办法,不用这法子,士绅和好多前明官员,都不让女儿去上学。
当然,仅靠这么一条还是不够的,民间百姓还有大量的少年们不让上学。
丁毅提议,大量拨款,为全大明的县学,开设寄宿制,镇村的孩子们,可以在学校住读,省去了来回奔波之苦,也替百姓家里,少了一个开支。
原学生也可以留在学校吃饭,全部由朝廷出钱。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这得要多少钱?
财政部和户部尚书两人同时对视一眼。
王铎颤声道:“皇上,这得要多少银子?”
丁毅真不缺银子。
前两年他发新新币,兑换银子,现在国库不知有多少亿的银子堆积在哪,但他又不能超发货币,防止通货膨涨,所以一直没敢乱用。
但现在花在教育上,是当务之急。
提升民智,是改革最重要的一环。
“宋飞,你来说。”丁毅道。
交通及建设部尚书宋飞出例:“回皇上,按咱们以前的经验,建盖一幢容纳一百人睡觉的大通铺房子,共分十个房间,长约六十米,宽约五米。”
“需用木砖泥等建筑成本约为五十两银,加上配套的木床等生活用品,人工费用,约一百两。”
接着户部和财政部纷纷发言。
“以每校三百学生计,去掉寒暑假等假期,每天伙食费为一百文钱,年伙食费大概在七千两银加三百石粮。”
“全国一千五百个县计,所有中小学全年需耗银两千五百万两加一百万石粮。”
全场再次哗然,人人变色。
无论内阁还和其他文武都是脸色大变,皇上这钱花的真是任性。
丁毅的这种算法,是把全国一千五百县每县的小学都算为三百人,中学也算为三百人,事实上现在平均都是只有一百多人。
全部由丁毅包吃包住,第一年因为要新建房子,大概要用到三千万两白银,以后每年大概在两千五百万左右。
丁毅这是大力的把财政收入投入到教育当中。
哪怕在后世,也没有学校包吃包住的。
这对庞大的新兴帝国大乾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压力,但也更是动力。
他将迫使丁毅,不停的对外征伐,抢掠,来满足帝国的需求。
群臣们听完后,觉的现在粮食不是问题,每年一百万石粮实在是小意思,登州一年的粮税都不止这么多。
但近三千万的白银,这从哪来?
张忻赶紧道:“这么多银子,从来哪?”
阮文龙道:“去年是全国商税实行的第一年,到去年十二月底,全国商税实收五千一百万两。”
“海贸税(原郑芝龙旗税加吕宋、大员、旅顺、济州等地)合计一千四百万两。”
其他的收入今天就不说了,又不是年终总结,仅这两项已经足够开支。
很多大臣第一次听到去年的商税收入,所有人不敢相信:“去年商税这么多?”
怎么可能?前明时,全国全年商税收入不会超过十万两。
当然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