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怪兽片解构(3/5)
我不想拍这种电影,我会让金刚有充分的戏份。
事实上,在《骷髅岛》这部电影中他确实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从上述两个事例都能看出,制片方完全明白观众想看什么,也知道哪些老掉牙的窠臼会让人烦。
刘导也知道,他一次次地调整电影里画面的权重,一点点偏向怪兽。
这部《食铁兽》是怪兽贡献的高潮戏份,这一点必须称赞,值得票价。
再讲讲怪兽的立场,人有人设,怪兽也有他的立场。
《饕餮》里边是愤怒,《三生猫》里边是宿命论,《食铁兽》则是复仇。
食铁兽的设计有点偷懒的嫌疑。
饕餮是可以吞噬,吞噬的设定也很复杂,官网有十几页的ppt讲解。
三生猫呢,则是可以跳脱轮回,前世今生和轮回,更炫酷。
到了食铁兽这边,就是愤怒可以膨胀并且增加攻击力和速度,有点像绿巨人,怪兽设计这点确实是短板,没给人亮点。
再说说故事背景和怪兽复仇剧情的调和,也即主菜和辅菜如何调配?
小学时候我在语文试卷上做过这么一道阅读题:
某小镇以豆腐为特色小吃。一户人家做传统豆腐,用料精挑细选,手工严格把关,因而他们家的豆腐有口皆碑。
后来小镇上又开了另一家豆腐铺,做的是时尚豆腐。就是在豆腐中加入果酱、撒上曲奇、奶油、葡萄干等甜品原料,做出的豆腐五彩斑斓,样子好看味道也新奇,在年轻人当中很受欢迎,生意压过那家传统豆腐铺。
再后来,小镇上举办美食大赛,请了资深美食家来当评委。评委尝过两家的豆腐后表示:时尚豆腐表面新奇,但一口咬下全是水果味,没有体现出豆腐的价值;而传统豆腐朴实无华,手艺十分了得,当为冠军。
最后这篇文章的结束语原话记不得了,大致是说花哨的创新只能赢得一时的潮流,而实打实的传统手艺才能成为经典。
我当时读这篇文章,第一反应是拒绝花哨,追求朴实。多年后则感觉作者的意思应该是劝学生们少碰快餐文化,多读经典名著。
而我为何要举着个例子呢?是因为我发现当一部电影发展成为一个系列后,创作者会在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免地汇入新元素。
《速度与激情》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从一部小成本电影发展成标准的动作片,再发展成超级英雄,让后来入坑的观众很难想象这个系列当初就只是几个小混混在马路开车。
而刘导的怪兽电影就有些‘高大上’了,他一点点地融合历史背景,想打造出来历史厚重感。
比如《饕餮》里的长城文化,《三生猫》里的佛教文化,以及《食铁兽》里边远古部落之争的历史冲突。
在传统豆腐与时尚豆腐的故事中,虽然作者是倾向于传统豆腐的,但也不否认新元素会让作品在群众中更受欢迎。
圣迭戈动漫节,原本只是漫迷们的交友会,后来成了电影、电视作品、玩具、电子产品、娱乐等业相关产品的综合晚会。
怪兽宇宙能够秉持娱乐至上的原则,将斗兽持续下去,这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在商业大片鳞次栉比的年代,即便是漫威这样的大咖也不忘在爆米花的基础上做到剧情的完好、类型的多样、彼此的互动。
相比之下,怪兽题材本就不如超级英雄吃香,创作上又无新意,作品之间还是割裂的,仅凭特效打斗虽然也能收获一定市场,但就长远来看,未来还需较好的剧情和一些能让人回味的“点”来拓展受众群体。
而无论该系列发展成什么模样,其核心母题永远不可抛弃。
就像时尚豆腐无论怎么创新都不会丢弃豆腐,《速度与激情》无论怎么发展都少不了飙车,怪兽宇宙始终是以怪兽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