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翻拍真没想超过原作啊 > 264 谁都有扑街的时候

264 谁都有扑街的时候(4/5)

目录

拍摄《忘却》时,他到父亲的故乡台湾寻找痕迹。

成为父亲之后,是枝裕和尝试站在父亲的视角讲述故事。但作品中始终不变的是对父亲这个家庭角色的审慎处理。

《比海更深》和《小偷家族》中,父亲的角色直到结尾才被儿子谨慎地承认。

《小偷家族》和《距离》两部电影以同一个台词结尾:。父亲的被接受可以说是是枝裕和以往作品中重要的悬念构建。

但在《掮客》里面,这些犹疑和审慎统统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善良体贴而且幽默感十足的宋康昊。对于熟悉是枝裕和的观众,这是一个很难适应的体验。

毕竟是枝塑造的男性形象,正是因为其各种各样的人格缺陷,和其极力掩饰的不自信,才让观众在嫌弃之余产生怜爱。为了获得观众的移情,是枝裕和放弃了让他的人物更加细腻深邃的可能性。

生活化细节的乏善可陈,人物塑造上的审慎和幽微的性格特点被一把抹去。《掮客》就像匆匆上路的面包车,把主题之外的一切抛向身后,奔向导演预设的终点。

是枝裕和的电影,时常靠缺席者串起整个故事,缺席者冥冥中影响着家庭的运行,不便明说的事情,通过已经离世的人带出来,或者用他的缺席构成其他家庭成员维系在一起的理由。

如《海街日记》两次葬礼,《步履不停》忌日的相聚,《比海更深》已经过世的父亲,《无人知晓》里未知的父亲和不在身边的母亲。

家庭成员对缺席人物的讨论和暗示,让往日的碎片零星出现,使日常的叙事带上悬念,这是是枝裕和的编剧技巧,用家庭成员的空缺造成留白,扩展作品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想象空间。

这种技巧所能达到的可能性在《小偷家族》和《掮客》中被尽可能地放大,或者说在后者中被滥用了。两部影片各自塑造了6个人物,每个人物身上带着一个缺席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在剧情推进过程中被不断补全,同时随着6个人物背后故事的渐次揭开,让情绪和悬念一步步释放。

然而,两部电影故事成立的基础还是有本质的不同。《小偷家族》为几个底层人物塑造了一个放诸全人类的情感道德模糊地带。

而《掮客》的儿童贩卖,无论如何美化和缘饰,都触碰了人类的道德底线。

《掮客》编造了一个美好而虚浮的故事,努力通过讲述人物的前史来自圆其说。

然而几个人物的故事,无不由于细节的丢失、人物塑造的一厢情愿而失去可信度。

需要一砖一瓦搭建的情感基础,在这个故事里,成了早已预设好答案的空中阁楼。人物之间的冲突和纠缠,表现得过分轻巧和模式化,缺乏情感深度。

这种力不从心,尤其体现在母亲素英一角。iu无论身形还是照顾孩子的手法,都不像是一个刚生产的母亲。她与女警察天台对峙的场景,是是枝裕和最大的败笔。

两个人争相抛出堕胎和弃婴两者哪个更可耻的金句,仿佛在依靠逻辑争论一个事不关己的论点,而不是字字如针尖般戳入自己的内心。脱离开情感的土壤,台词飘在半空,显得虚假和做作。

《掮客》成了一个是枝裕和不愿醒来的幻梦,结尾时,面对无法收拢的一地鸡毛,导演直接把电影里的灯关上,在黑暗里向观众一遍遍灌输的鸡汤告白,似乎一厢情愿地相信,把一句没有情绪基础支撑的话说五遍,就能让这句话自动变得可信。

这期间,是枝裕和不愿意把灯亮起,担心演员的表演戳穿这个尴尬段落自我感动的本质。

是枝裕和今年已届六十,其电影生涯大约可以盖棺论定。

他取得了不小的声名,与前辈相比不遑多让。然而,其敬重的前辈侯孝贤巅峰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他从未达到过。

与山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我在阴司当差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食气者,神明而寿 修法至尊 斗兽山海 我能召唤历史喵 这才不是重装机兵 末日模拟:这竟然不是游戏 恣意人生从三十而已开始 竹外梅横一两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