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孙休(1/3)
在宽阔平整的殿廷之中,上首的吴国皇帝孙休高踞御座,举止端庄,殿中按部就班、分列而坐的吴国群臣个个面色庄严,正襟危坐。
他们的目光都落在进殿的汉家使团身上。
为首的姜绍此刻目光所聚,内心反倒是淡定下来。他手持汉节,缓步走到殿中,随着谒者的赞导朝见吴国皇帝,躬身作礼道:
“外臣汉辅汉将军绍,拜见陛下。”
“免礼。朕日前听闻有蜀中汉使入境,将至建业,使臣远来舟车劳顿,辛苦。”
御座上有沉稳的声音传来,姜绍没办法抬眼去看吴国皇帝孙休,自己恢复身形后目不斜视,肃然答道:
“有劳陛下挂怀,此臣职责所在,岂敢言辛苦二字。外臣离都之时,敝国皇帝陛下亲授此国书,还请陛下御览。”
说完话,姜绍已从身后的副使吕雅手中接过装有蜀汉国书的礼盒,双手奉上。
御座那边自有近侍抬步下阶,经过夹着阶陛、左右分立的持戟郞卫身边,走到使团面前接过礼盒,然后原路返回,开盒启书敬奉给天子孙休。
“甚好,赐座。”
借着孙休看国书的空隙,完成开头环节的姜绍等人得到了自己一方的席位,大大方方地在吴宫殿廷坐下,静候下文。
作为主使,场上焦点所在,虽然内心有些好奇,但姜绍没有办法四下环视,更不可能通过观察孙休的表情来判断这位吴国皇帝看完蜀汉国书后的下一步言行。
国书不长,内容他没有亲眼见过,但多少知道一些大概,都是些辞藻华丽、慷慨激昂的外交辞令。
无非是重申天下大势和两国同盟的必要性,然后强烈谴责吴国针对蜀汉边境的军事行动,对吴军种趁火打劫的行为表示极大的愤慨,敦促吴国君主改变这种极其危险的玩火行为,重新把两国关系拉回原来的正轨上。
嗯,语气和措辞都很熟悉,就是那一副我很生气,但我暂时拿你没办法的画面。
果然,看完了蜀汉国书的孙休沉默了一会,才将国书合起,对着姜绍说道:
“贼魏祸害中原、人神共愤,吴、汉两国守望相助、一致对外本是应有之义,早在我国太祖皇帝(孙权)在位之时,就与贵主定下了两国同盟之事,此后两国往来、交好和合持续至今。”
“此番贼魏倾举国之兵悍然攻打汉中,我国得知后亦调遣兵马、战船北上作战,牵制贼魏方面军力,使其无法全力西顾。至于国书中所言趁火打劫之事,不过是边境些许粗疏军士个人冲突,早已被边将约束弹压下去,无碍两国同盟合作,贵国朝中所忧边境鏖兵、两国交恶,此诚多虑了。”
孙休作为一国元首,台面上说的话文绉绉的,姜绍全神贯注侧耳倾听,把一字一顿都听得明白。
这孙休倒是充分肯定两国同盟的必要性,也没有否认吴军攻打永安的军事行动,只是把这种趁火打劫的行为说成是边境个别将士的私下冲突,还顺带提了一嘴吴国出兵北上牵制魏国,帮助蜀汉打退魏国进攻的事情,搞得好像蜀汉还要感谢吴国一样。
真不要脸,后面谁不知道吴国当时就出动丁奉、丁封等那一点兵船北上,连给魏国边境守军大一点的压力都没有就又匆匆退了回来,实际上是什么忙也没有帮上。
姜绍当即起身,义正辞严地说道:
“贼魏将士力弱才浅,孤军深入险地,难堪我汉家雄师一击,实是自寻死路,本不足为虑。只是敌我两军交战之时,贵国边境守军突然进犯永安,攻我城池、掠我百姓,朝中有识之士担忧昔年荆襄之祸复现,两国同盟再生枝节,故而不能视之不见。”
“今使至建业,便为使两国互通消息,了去边境将士疑阻敌视之心。方才陛下也说了同盟之义、合作之实,那敝国朝中有一二请求,还请陛下准允。”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