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504国内的月亮比国外圆(3/6)
这也是我在这次参加的电影展上获得的灵感。国外咋样,在我看来是无所谓的事情。我们得先学会做好自己,这才是我的想法。”
说到这,田双河满眼遗憾:
“你可以回顾一下三大的历史。他们作为电影艺术界的至高殿堂,在一开始的规模可没有那么大。人家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走过来的。一点点发展,一点点的成熟。从大家摸索,到有了一个成熟的经验团队,最后老带新那般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我们真正差的地方,在这,能明白我的意思么?”
唯一比较难的就是城市扶持……
他夹着烟,手指点着自己面前的茶几。
许鑫这话一出口,田双河就露出了意外的神色。
“……”
“很简单,人。”
还是……
许鑫摆手,语气异常坚定:
“因为我想到的这个点子的初衷,其实就是它可以结合咱们厂那吸收新鲜血液的需求。我承认,老厂长有大智慧。但时代不同了……您说的困难,那是第五代的诉求。可在我这……”
旅游经济也好,名气也罢……那不是重点。
越说,田双河越是唏嘘。
“唔……具体说其实也就两点原因吧。一来是审核制度,导致一些能在三大上放映的电影,进不来咱们这。而如果没有一种丰富多样性的舞台,那这种电影节几乎在先天上就是畸形儿……”
一切的一切,都不是说脑子一热,一拍脑门就能做的。
当然了,不可否认的是,老厂长当时的做法,可能也是导致大批导演脱离咱们厂的一个诱因。
“……”
当时许鑫也就是随便一听,毕竟他还在弄奥运会。
然后他就无语了:
“几千名志愿者……你把这当什么?奥运会吗?”
因为他想说的,田总已经全都说完了。
“上次去开研讨会,里面有人提出来了一个很有趣的论调,叫做信息茧房。
大概的意思是……信息操控之中,你可以永远给别人看到他想看到的东西,也可以让他一辈子都看不到他不想看到的东西……
于是,他点点头:
“不错,有句话叫做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没有厂里的支持,他们或许还会有名气,但却无法聚拢成团了。
而只要学术价值、艺术价值上去了,那么自然而然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关注到这里。到时候各种新鲜血液的涌入……
它是一个相当相当系统化的体系。
利用不到半分钟的时间,他平复了呼吸后,神色镇定从容的敲响了办公室的门:
田双河应了一声,笑着说道:
这种固定的工作团队在平常该怎么去养他们?5000人就算一个月两千块的工资,那也是一千万的支出。
这个“说”字出口的时候,他也从办公桌后面站了起来。
“……嘿嘿。”
仿佛刚才那愤愤不平的“年轻人”只是惊鸿一瞥。
亦或者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工作团队?
“我知道你的意思,利用电影节的权威性,吸引更多的新人导演带片进来,咱们来扶持,对不对?而电影节的时间点,效仿三大,把时间拉长,搞点映、搞展映,培养我们自己的电影审美与艺术修养……”
“呃……”
“当然。”
他满眼无辜的一摊手:
他一边开车,一边回忆着刚才和宋汶的聊天。
中年人低下了头,用手指刮蹭着桌子上的烟灰,全都扫到了脚下的垃圾桶之中。
是自己没说明白么?
“是小许啊……怎么?有什么事?”
“嗯。”
田双河毫不犹豫的承认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