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电视生产线(2/4)
年代后期,年事已高的许氏兄弟中的许向远也相继离世,子孙后代再无顾忌。
加之许氏已传至四代家族人丁兴旺,但家族传承的弊端自然逃不过。
两位老人一走,兄弟阋墙的戏码立刻上演。
变卖家当,析分家产!
......
陈泽进入厂区在许氏大房长孙许晟睿的陪同下参观厂房。
他是打着买地的名义来看的厂房的,当然,主要目的还是几条电视机生产线。
此行是听说在元朗这里有一家老电视机厂,前些年新引进了两条生产线还能用,于是想着能不能将之买下。
他来香江的最初目的本来是采购一批电视便回去的。
可世间事总是不会按照人们的预想发展,没人会知道恰巧碰到股市大涨,耽误了时间,一眨眼他已经在香江待了好几个月,远超最初预定的时间。
不过,在通过股市赚到亿点点小钱之后,陈泽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买一批电视回去。
在他看来,既然有钱了,要买干脆就连电视机厂一块儿打包买了。
将电视机厂打包搬到大陆,自己开办电视机厂,自己提供货源,风险小还稳定。
同时,以工厂搬迁的形式到大陆投资,不但可以省去一大笔“汇率差”,还可以凭借“高新技术产业”享受低息贷款、土地政策优惠!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举三得!
什么?你说这电视机厂不是高新技术产业?
先不先进还不是人说的算?
咱就是说,你敢百分百肯定咱这40年代老古董就没有......哪怕一丁点儿先进之处?
不敢肯定?
那凭什么说咱这技术不先进?
......
厂里面只有十几个工人了,维持着厂里的基本运作,当然也没什么运作的,三条电视产线,一年几千台电视的产量,这点产量,一年也不开机几次,开机就是亏钱。
以京城东风电视机厂为例,其“昆仑”牌 B3110 型 12 寸黑白电视机生产线班产 400 台以上,按一天一个班次计算,日产量在 400 台左右;若按一天两个班次计算,日产量能达到 800 台左右。
由此,便可以看出双星这个曾经香江名牌如今的处境。
事实也正是如此,空荡荡的厂区像是废弃的学校,院子里到是干干净净,只有林立的几排红砖大厂房仿佛能看到昔日的辉煌余晖。
他首先注意到的两条九成新的生产线,看起来是买回来之后就真的没怎么用,维护的也不错,没有任何老化的痕迹,工人还展示了其能正常运行,就连最老的40年代的老古董都能生产,不过生产出来没人要罢了。
陈泽事先已经了解到,这两条设备是许家1972年从美国进口的,花了600万美元,在当时是较为先进的黑白电视生产线。
即便如此,放到科技落后的大陆,依旧是较为先进的技术,能碾压市场上百分之七十的电视厂。
可惜许家人无心经营电视厂,否则凭借年产数十万台的生产线,将电视“走海路”卖到大陆,也能赚个盆满钵满。
当然,香江材料,人工成本高,大厂可能反而干不过九龙城寨中小作坊中的山寨货。
不论真相如何,是不清楚,还是无心于此,事实是在大陆一票难求的时代,许家双星电视厂的生产线竟然放在厂房吃灰。
不知道许家人是怎么想的!
许晟睿看陈泽对生产线好奇,于是介绍道。
“这里是生产车间,两条新的生产线是72年从美国花引进的,当时花了好大一笔钱,不过现在不值钱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